Art

真的,觀看他人之痛苦 ? 南亞大海嘯之圖片

Go to the profile of Huang Sun Quan黃孫權

如果有某種社會學的存在的話,我相信Bauman的說法,是種 ethic of cares的志業。這會使人逼視痛苦(南亞大海嘯)與快樂(全球的瘋狂倒數與煙火)的差距,是vagabond 與 tourist的差距,是一邊含淚捐款一邊轟趴的差距。不幸的是,我們多半的人,都是身在兩方之中。

我逼著自己看了三天的路透社外電與圖片,將部份的圖片上傳到flickr上,一下子引來非常大的點閱率與評論,其中,當然有人不以為然,認為這是標準的「旁觀他人之痛苦」,有人則認為這些照片有極大的說事實與動員情感的可能。

我知道沒有一家報社會將路透社的照片全部用盡,而這些照片卻又如此的真實,也未必像Susan Sontag 所言,一定要透過「文字」才能描述的「真實」的現象。我上圖之前猶豫了很久,但是如果圖片真的使人可以「感動後行動」而非「覺得感動」而已,那沒有什麼不行一試的,倫理永遠是關照自身的最後標準。Sunan Sontag 與 布希亞爭論中,沒有看到的行動者的意願,於是剩下的當然就只有「真實」與「符號」的戰場。香港一位戲劇行動者莫昭如曾說:「電影不能革命,只能革命的使用電影。」,圖片何嘗不是?

有些海灘不僅是海灘,而是西方整個全球旅遊/後嬉皮年代的夢土。911的大災難有兇手,可以引導人們透過找尋兇手的過程解除集體的痛苦(這也另外犧牲了一萬七千多人,與更多無家可歸的婦孺與環境破壞),可是天災呢?兇手是誰?

想起一段曾經我寫在某篇論文的段落:

觀光業的全球化早已將南亞建造為其陽光明媚的後花園,如瑪姬‧布拉克(Maggie Black)所描述的,中等收入的旅客在許多「熱帶天堂」(tropical paradises)的豪華享受和服務店奠基對當地勞工相當程度的剝削之上,其中包括許多兒童 ,且與人們在標準化性消費之外尋求性歡愉有所關連。同樣的,這些空間也難逃帝國主義到後現代資本邏輯複雜且穩固之地理學致命的魔掌,從一般性的區域延伸到特定的區域。一如薩依德所指出的那樣,不管歐洲人到哪裡,他們立即開始改變地方習俗,他們的意圖是將其疆域轉形成他們所致於此地的形象,然後長期持續疆域佔領之合理化計畫,以便將之和外來的經濟(統治)力量整合在一起,並生產出「第二自然」(second-nature),使之看起來不再像「異國」一般(Said 1993:225-227)。南亞的熱帶天堂便是此種帝國地理學的延續版本。與之不同的是帝國主義(殖民者)的角色不單由中心國家的人所扮演,還有地理區域地理裡的第二領導團隊,以及當地菁英階級所共謀,一個「共犯的異國情調」 。

如果有任何可能找到復原此塊夢土的機會,我相信不僅是捐款與救助而已。如果無法逼視這麼多海灘觀光化的過程,那麼,自然的教訓永遠不夠,而且,還是由被剝削的人持續買單。(01/02/2005)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